桃園中壢第一公有零售市場「中壢大時鐘」重建後,桃園市長鄭文燦(左5)今開幕剪綵。記者翁唯真/攝影
桃園中壢第一公有零售市場「中壢大時鐘」爲老中壢人共同回憶,去年11月底完工後,1至3樓由麗陽公司營運,知名餐飲企業、日藥本舖進駐,4至6樓則交由桃市府社會局及客家局使用。地方民代看好市場改建營運吸客,不過立委魯明哲表示,現在市場和未升格前中壢市公所所規畫有落差,原希望當時攤商能回來,部分樓層再招募國際性廠商,但現在3層樓交由局處使用,與商場調性不合,未來可以檢討。
中壢第一公有零售市場建於日治時代,由於建築外觀有一座大時鐘因而得名,是著名地標。過去有五金雜貨、裁縫、命理館等傳統攤商,還曾有各式娛樂場所。
因建築老舊斥資7億重建一地下4層、地上6層的全新大樓,桃園市長鄭文燦今出席開幕剪綵表示,市府積極克服挑戰,讓市場得以完整營運;試營運期間商場平均一天約有700至800人次。
不過有老中壢人表示,大時鐘和以前記憶中相差甚遠,擔憂僅有目前商家難以吸客,重演威尼斯影城大樓、平鎮第一市場經營不善狀況;魯明哲表示,過去他擔任中壢市長時,就評估要拆除,感謝市府突破難關重現重要地標。
但魯明哲也擔憂,過去的規畫想法是將原先的攤商儘量保留,還原風貌,部分樓層招募國際級廠商進駐,不過現在的內部規畫與10年前想法不同,可能遇到什麼困難,變成純商場,加上3層樓當作社會局、客家局空間,可能會變閒置空間,與商場調性不同,是否可以將過去的繁華找回來,可再研究檢討。
議員彭俊豪表示,相當看好大時鐘帶動商機能力,因爲麗陽公司爲專業營運行銷公司,而平鎮第一市場缺乏這部分,因此2者有落差,期望透過特色活動吸客;議員吳嘉和說,過去單一傳統到改爲現代化市場,有很多新的模式,且有其他設施帶動相信是很好的轉型。
有民衆憂心大時鐘內部規畫僅主題餐廳單一難吸客,立委魯明哲表示,未來的確有可檢討之處。記者翁唯真/攝影
桃園中壢第一公有零售市場外部保留過去花鐘造型,還原老中壢人記憶。記者翁唯真/攝影